精液检查时,有些男性的精液检查单上,会提示“精液不液化”。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对怀孕又有哪些影响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
精液不液化怎么回事儿?
正常的精液射出时为液化状态,类似于水状,然后立即变成胶冻状或凝块状,就像果冻或粘稠的酸奶一样,10~30分钟后又变成液化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必须要感叹,自然界的一切设计都是很精妙的。
精液的凝固与液化,是哺乳类动物特有的自然生理现象。
开始像水一样的液化状态,是为了便于射精。射出后,迅速变成果冻状或粘稠的酸奶状,则有利于精液在女性阴道内停留。
精子从阴道进入子宫和输卵管,才有可能怀孕。如果精液一直是水状的液化状态,就容易从阴道里流出去,变成胶冻状就不容易流出去了。
这个状态将保持约10-30分钟,精液将重新变成流动的液体状态,称其为精液液化。
精液液化后,精子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踏上寻找卵子的路程。
简单来说,精液射出的瞬间是液化状态(水状),射出后立即变成胶冻状,半小时到一小时后会发生液化。
如果过了一小时,精液仍处于凝胶状,精子就被困住了,失去和卵子赴约的机会,造成怀孕概率降低。
2
精液不液化的原因有哪些?
精液不液化常常涉及以下原因:
[1]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出现病变,会影响精液中蛋白水解酶的分泌和产生,使精液的液化出现问题,例如液化时间延迟、液化黏度增加,这样精子就不能正常从精液中释放出来,导致男性的不育症。
[2]微量元素的缺失
镁、锌等元素对于维持精液内环境很关键,镁、锌等缺乏是造成精液不液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
精液不液化怎么治疗?
如果一次精液报告出现“精液不液化”,可以到正规的生殖中心,在标准的操作程序下复查精液。
如果结果依然是“精液不液化”,要积极寻找原因,并针对原因治疗,比如治疗前列腺炎、精囊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其次要注意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加强锻炼、少去桑拿房及蒸气浴,还要戒烟、戒酒,适当补充锌、镁等微量元素。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自行滥服药物,如果确实需要服用药物,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如果以上治疗手段效果不佳,可以把精子取出体外,通过优选的方式,洗涤、离心精子,然后进行人工授精治疗。
人工授精会对精液标本进行处理,去除精液中的细胞碎片、精浆中的免疫物质、前列腺素等,筛选出高活力的精子直接送到宫腔,是目前治疗精液液化异常不育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一篇:第一次试管失败,再次试管如何提高成功率?
下一篇:试管胎停后,胚胎染色体检查,做还是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