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肿,又称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妇科常见的生殖系统肿瘤之一,主要病理特征是卵巢激素变化、病灶所致反复出血,以及子宫内膜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粘连。这种囊肿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内容物通常呈咖啡色,质地黏稠,类似巧克力。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女性巧克力囊肿的成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一、成因
- 人工流产:人工流产过程中子宫压力变化,子宫内膜可能被吸入盆腔,从而在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肿。
- 宫颈口狭窄或阴道闭锁:这些条件会导致经血流出不畅,甚至逆流,进而引发巧克力囊肿。
- 月经期性交:脱落的子宫内膜流出不畅,经输卵管逆流回盆腔,也是巧克力囊肿发病的原因之一。
- 遗传因素:巧克力囊肿的发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一级亲属的发病几率是无家族史者的7倍。
二、症状
巧克力囊肿的症状多样,从轻度下腹痛到不孕与生育障碍,再到急腹症,严重程度逐渐递增。
- 轻度下腹痛:初期,患者可能仅感到下腹部有轻微的疼痛或不适感,这种疼痛多为间歇性,常在月经前后、性生活或剧烈运动时加剧。
- 月经异常: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尽等症状,这与巧克力囊肿导致卵巢功能异常、激素分泌紊乱有关。
- 慢性盆腔痛:当囊肿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引起粘连时,患者可能经历持续的慢性盆腔疼痛,这种疼痛可能辐射至腰骶部、大腿根部等区域。
- 不孕生育障碍:巧克力囊肿可能阻碍卵子的正常排出,干扰受精过程,甚至导致输卵管堵塞,从而引发不孕或生育障碍。
- 急腹症:极少数情况下,囊肿可能因外力作用或内部压力过高而发生破裂,此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等急腹症表现。
三、诊断
巧克力囊肿的诊断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来完成。
- 临床表现:强烈痛经、月经不规律、合并不孕等症状需高度怀疑是否患上巧克力囊肿。
-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相应的妇科检查,触诊时会根据是否能够摸到囊肿以及囊肿的大小、形状、质地、位置等来判断。
- 影像学检查:最常见的是B超检查,包括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发现卵巢囊肿内部充满点状强回声,往往提示巧克力囊肿。
- 病理检查:通过手术、穿刺或活检得到的病理结果可明确诊断。
四、治疗
巧克力囊肿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不严重、囊肿较小,以及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可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口服孕三烯酮胶囊、达那唑胶囊等激素类药物,若疼痛明显可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囊肿较大、症状明显,且无生育要求的45岁以下女性,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于45岁以上重症患者,可行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
五、预防与复发
为预防巧克力囊肿的发生和复发,患者应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注意心理护理,并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多次手术造成医源性异位内膜种植。经期禁止性生活,防止经血逆流,降低感染的可能性。早期筛查,定期体检,发现巧克力囊肿予以积极治疗。
巧克力囊肿虽为良性病变,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若出现相关症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妇科就诊,完善检查并积极治疗。同时,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长期用药,以预防复发。
上一篇:卵巢囊肿需要手术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